编辑丨木木恒运资本
文丨木木
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,赘述在文章结尾
“哇哈哈这些操作太明显了,国有资产流失还压榨员工利益”
娃哈哈这几年从一间小工厂到现在的饮料巨头,其中的发展令人震惊,但是最近的舆论把娃哈哈再次推向风口,原始股东女儿发声,87年投资2000元,现在只能得到三倍的回报。
宗馥莉上台后为何要对之前的股东“开刀”?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
娃哈哈股权迷局
娃哈哈这瓶水几块钱,娃哈哈这张纸几十年,一张是价格,一张是契约,前者明码标价,后者却是一笔算不清的人心账。
这笔账牵扯着信任、财富和时代,也藏着中国一家顶级民企三十年的光荣与裂痕。
回到八十年代,风吹过的都是机会,那时的中国市场像一张粗糙的草稿纸,规则没写几行,全凭胆子和人情闯荡。
娃哈哈还只是个校办企业的经销部,宗庆后为了启动资金,跑断了腿,磨破了嘴。
高宇慧的父亲就是当年在草稿纸上落笔的人之一,他拿出了2250元,押注宗庆后换来几张被称为“法人股”的纸。
在今天看来这钱不多,但在那个工人月薪几十块的年代,这笔钱可能是一个家庭压箱底的活命钱,是一辈子不敢动的积蓄。
这份投资法律上模糊,情义上却重千斤,它更像一份江湖契约,赌的是娃哈哈的未来,信的是宗庆后这个人的前景。
近三十年后,这份豪赌换回了6900元。
三倍的回报跑输了通胀,更输掉了当年的那份滚烫的期待恒运资本,高宇慧为父亲鸣不平,娃哈哈则回应说,这压根不是集团的股权。
一笔糊涂账撕开的是时代的真相:那些建立在信任之上、却又不够明晰的早期契约,在时间的冷酷冲刷下,终究会褪色,甚至变成一道伤疤。
如果说早期的融资是摸着石头过河,那1999年的“全员持股”,就是娃哈哈建起的一座金桥。
那时的娃哈哈已是饮料江湖的霸主,气吞山河,宗庆后做了一个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决定:员工一块钱,能买一股,这不叫卖这叫送。
买了股每年还能拿八九毛的分红,这是什么概念?你投两万块,年底就能揣回一万六,比工资还高,这不是画饼是往你嘴里塞肉。
最早入职的大学生刘建国,买了四万多股,年收入冲到七万,在世纪之交的杭州,这收入足以让任何人侧目,更有领导拿出四十五万,一年分红三十六万。
那不是分红那是印钞机,娃哈哈工厂里,最新款的三星手机随处可见,员工走起路来,腰杆都比别人硬三分。
钱给到位了心就拧成了一股绳,员工不再是打工的,而是给自己赚钱的“老板”,这份归属感,是任何团建都换不来的。
后来达能和娃哈哈闹翻,想高价挖人,结果一个都挖不走。
这份忠诚是用真金白银浇筑的,也是娃哈哈“共同富裕”这份社会契约的巅峰,它让员工看到了确定的未来,也让娃哈哈拥有了最坚固的堡垒。
股份大变革
世上没有永恒的宴席,企业也没有永远的高增长,2013年娃哈哈营收登顶,也触摸到了天花板。
盛世之下宗庆后开始为未来谋划,而这份谋划,却让曾经牢固的契约,出现了第一道裂缝。
2018年公司宣布,要以每股三块钱的价格,回购员工手里的股份,消息一出炸了锅。
这台躺着都能赚钱的“印钞机”,谁愿意拱手相让?但公司的手腕,精准而老辣。
不卖股份可以恒运资本,但每个月要扣掉一千五到两千五的津贴。
这招不高明,但极准恰好捏住了普通员工的七寸,一年下来少拿几万块,没几个人能扛得住。
许多人只能无奈地签下字,把“金饭碗”交了回去。
刚入职时幻想着年入百万的王珂,此时发现自己的年收入不过十万,早已被大厂的同学远远甩开。
这次回购是对“共富契约”的一次重大修正,或许是为了集中股权,便于传承,或许是为了将分红的利润,更多地投入到企业再发展中。
无论初衷如何,那个“人人是老板”的时代,宣告结束了,效率与控制权,压过了温情与共享。
为了安抚人心,娃哈哈推出了“干股分红”,每年拿出一笔钱补贴员工,这像一针止痛剂,让松动后的契约,勉强维持着脆弱的平衡。
新官上任三把火
宗馥莉的接棒为娃哈哈带来了更现代、也更冰冷的管理哲学。
这位年轻的“公主”,成长于西方商学院,信奉的是绩效为王,崇尚的是数字管理,她上台后大刀阔斧,直接取消了带有普惠性质的“干股分红”,取而代之的是与个人绩效严格挂钩的奖金。
这一步彻底撕掉了最后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。
很多老员工发现,自己的年终分红,瞬间腰斩,甚至更多,那颗曾经被高额分红高高抛起的心,如今重重地摔在了谷底。
心理上的转变,远比金钱的损失更让人失落。
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,从公司的“主人翁”,到半个“股东”,最终彻底沦为了一个纯粹的“打工者”。
“我们拿青春陪你赌,你功成名就了,却要把我们踢下牌桌?”
这份怨气在老员工中弥漫,他们曾是帝国最忠诚的士兵,享受过胜利的果实,如今却感觉被新时代的战车无情碾过。
维权和诉讼的声音开始出现,这份被单方面重塑的“新契约”,在追求效率的同时,也点燃了公平的怒火。
娃哈哈这三十年,就像把中国企业史快进了一遍。
它从一个依赖人情和信任的草莽英雄起步,经历过与员工共享财富的黄金年代,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更理性、更强调效率,也更冷酷的现代商业逻辑。
这里没有绝对的对错,只有位置决定的选择,和利益驱动的博弈。
但对于高父那样最早的投资者,对于那些把整个职业生涯都献给娃哈哈的老员工,他们要的除了利益,更是一种公平感和被尊重感。
一份好的契约写在纸上,更刻在心里,它关乎的不仅是钱,更是人心里的那杆秤。
结语
当新一代掌门人站在聚光灯下,她要面对的不仅是如何让这艘商业巨轮驶向更远大的未来,更是如何重新书写这份与无数人息息相关的“社会契约”。
商业的账本精打细算总能算清,人心的账本却永远算不完。
对于宗馥莉对原股东分红做改变,还有什么想表达?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。
参考资料
【1】新浪财经2025-06-20《“大小姐”宗馥莉,“换血”娃哈哈?》
【2】大江网2025-05-31《宗馥莉正式接班娃哈哈》
恒运资本
配配查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