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8日聚美策略,韩国传出消息,总统李在明计划派特使团带着他的亲笔信访问中国。特使团预计在8月25日前后出发,正好处于中韩建交纪念日(8月24日)和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之间。据韩联社报道,特使团可能会与王毅外长会面。韩国总统派特使带亲笔信并不常见,上一次是在文在寅时期,当时直接推动了中韩关系回暖。李在明本人因9月3日访华困难较大,且8月24日至26日他将出访美国,因此选择派遣特使团。
8月24日是中韩建交33周年纪念日,9月3日是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,这两个日子对中韩关系意义重大。自1992年建交以来,中韩合作从经贸到文化都相当深入,2024年中韩贸易额仍保持在3000亿美元以上。韩国过去领导人如朴槿惠、文在寅都曾出席过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。李在明虽然无法亲自来华,但通过派遣特使团,明显意图“刷存在感”。
特使团成员可能包括国会前议长朴炳锡、共同民主党议员金太年以及前总统卢泰愚的儿子卢载宪。这三个人分别代表政治、党内和历史三个维度。朴炳锡曾任韩国国会众议院议长聚美策略,具有重要影响力;金太年是共同民主党的核心议员,负责协调党内意见;卢载宪的父亲卢泰愚是中韩建交时的韩国总统,这段历史在中韩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。
李在明的亲笔信也值得深思。韩国总统的亲笔信通常经过外交部门反复打磨,既要体现个人态度,又要符合国家政策。2017年文在寅上台后,曾派李海瓒带亲笔信来华,强调重视中韩关系并推动合作,后来中韩关系确实有所缓和。这次李在明的信可能会提到“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实用外交”,即巩固美韩同盟的同时,也不能忽视中韩关系。
李在明确实面临压力。他于2024年5月当选总统,上台后需应对美国和中国两大强国。美国方面,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,要求盟友提供更多支持,之前特朗普在任时曾要求韩国大幅增加驻美军费分担额。朝鲜半岛局势也是美国关注的重点。而中国方面,中韩经贸是韩国经济的重要支柱,超过一半的韩国产品销往中国。如果中韩关系恶化,韩国企业将首先反对。
然而,美国不会让韩国两边占便宜。李在明8月24日将赴美会见特朗普,讨论美韩同盟、关税和半岛局势等问题。特朗普最近公开表示“中国是韩国最大的威胁”,暗示如果韩国与中国走得太近,美国可能减少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存在。在这种情况下,李在明选择派特使团来华,既向中国表达态度,也向美国表明立场。
韩国国内对此也有不同声音。共同民主党内部有“亲美派”和“平衡派”。亲美派认为跟随美国更安全,平衡派则认为中国是邻居,不能翻脸。李在明派特使团,意在堵住反对党的嘴,显示他对中韩关系的重视。此外,民调显示,多数民众希望中韩关系保持稳定。
目前特使团能否成行尚未最终确认,但可能性很大。中国外交部尚未表态,但按惯例会安排会见。特使团的成果取决于后续行动,如果只是带来一封信而没有具体合作项目,效果可能有限。若能谈成半导体产业链合作、文旅免签等实际项目,才能真正改善关系。
李在明派特使团带亲笔信,是韩国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的无奈之举。他虽无法亲自来京,但仍希望维持中韩关系。对中国来说聚美策略,这次互动是一个观察窗口,要看特使团能否拿出实际行动。
配配查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